這篇文章的內容包含:將兩日設計思考工作坊調整成全線上化的決策過程、因應線上工作坊所做出的調整、以及線上工作坊可以應用的工具,最後則是舉辦一場線上設計思考工作坊應該注意的事項。
所以如果你對短時間的高壓決策、線上工作坊的 0 到 1,甚至是氛圍營造、討論工具等等有興趣,那麼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寫的!這些內容提供給也想要舉辦線上工作坊的團隊作為一個參考。
前情提要,這場設計思考工作坊,是由台大創新設計學院所開設的密集課程,過往都是兩天半的實體工作坊,包含半天的錢包挑戰讓參與的學員暖身,在透過兩個整天跑完設計思考五步驟的流程。而這場工作坊的組成包含:設計思考入門課的 40 位學員、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的 20 位教練,以及課程執行團隊中的 5 位老教練。
附註:錢包挑戰是以「設計讓你的夥伴愛不釋手的錢包」為目標,快速跑過設計思考五步驟的暖身活動。
在工作坊開始前三小時,我們收到了台灣的疫情越來越不穩定的消息,這個消息將直接影響到當天晚上的錢包挑戰,以及兩天的工作坊。這時候團隊面臨的挑戰是「我們要轉為線上繼續舉辦,但冒著學員可能體驗不佳的風險?」還是「延後舉辦,等到疫情和緩之後再舉辦實體的工作坊?」距離學員前來參加的時間只剩下三小時,我們現在該怎麼做?
跳脫決策兩難的情境,找出每個人背後真正在意的事
一開始決定是否繼續舉辦設計思考工作坊,老教練團正反兩方的意見都有,我們同時擔心:「如果改為線上舉辦,缺少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,便很難營造實體工作坊所能有的開放、共創的討論氛圍。」卻也擔心:「如果將日期延後,後續要重新調整的人員、時間、場地的安排,對於團隊來說也是一大負擔,況且也不確定是否能舉辦得成。」這兩個考量讓我們的討論陷入死胡同,兩種說法都有它的道理存在,而在僵持不下的結果,
我們決定各退一步,給討論更多的空間,同時思考這兩種決策背後,我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?後來發現作為課程團隊,我們真正在意的其實是「學員的體驗」。作為設計思考入門課程與設計思考教練人才培育課的課程團隊,「學員的體驗」是我們最重視的事情。
在梳理出彼此在意的事情之後,我們的討論方向從「要不要辦線上工作坊或延期」轉為「什麼樣的方式能確保學員的體驗」在這樣的情形之下,考量到延期未必能順利舉辦,甚至有可能讓設計思考教練課的學員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,因此團隊的共識為舉辦設計思考線上工作坊,並進一步思考如何能確保學員的體驗。
任務角色分工,共創決策的下一步
在決定要將工作坊線上化之後,接下來團隊面臨的挑戰有兩個:第一個是,線上工作坊的流程、形式如何調整才能確保體驗的完整。第二個則是:如何讓過往沒有嘗試過引導線上工作坊的教練,快速調整自己的引導方式。
當下團隊面臨這兩個挑戰時,所採取的作法是:快速將這些挑戰化為任務,再將這些任務分工,而每個角色根據自己的所收到的任務去發想解方。所以當下我們將時間留給每一位教練,讓他們各自寫下所有對於線上工作坊的擔憂與不確定性,再根據這些不確性去發想可以怎麼做的方式。而課程團隊的五人小組,則是接下重新設計線上設計思考工作坊流程的挑戰。
現在回過頭來想,要在短時間內做出這樣的決策,需要一個高度自主、高效能且信賴彼此的團隊,當下迫於時間的壓力,我們不太可能在所有流程、形式都確定之後,才跟教練們同步可以怎麼做,而是需要在同個時間點,各自去想舉辦線上工作坊有關自己角色可能受到影響的地方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很感謝教練們與老窖團長期培養出的團隊默契,才能讓整個大團隊在面臨高度不確定時,仍能迎接在眼前的挑戰。
講了這麼多,接下來要進入本篇文的重點了!以下的內容包含:線上工作坊的流程、我們運用的工具、需要注意的事項:
確保體驗品質,兩天半縮減成兩個半天
這次轉為線上設計思考工作坊,對於如何確保學員的體驗,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,考量到過往參與線上活動的體驗,我們先整理出一般參與線上活動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包含:參與者能專注的時間較短、長時間盯著螢幕容易疲累、網路品質不佳降低討論效率、發表想法時難以即時收到言語或非言語的回饋。針對前兩個問題,我們決定縮短工作坊原本兩個整天的長度,將它改為兩個半天,而流程則從跑完設計思考的五步驟改為只跑到第四個步驟 Prototype 前半段的 Pre-sketch。
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調整,除了上述提到參與者能專注的時間較短、長時間盯著螢幕容易疲累,也同時考量到一整天坐在電腦螢幕前討論可能造成的不適,所以決定將時間縮短,拆分成兩日進行,且集中讓討論發生在一個不會過長的特定時段,並提醒教練穿插休息時間,時時確保學員不會因為專注力降低、過於疲累,而降低討論的品質。
而在流程上我們主要做了兩個調整:
一、將流程只跑到 Prototype 前半段。除了是因為時間的考量,還包含 prototype 這個步驟是在設計思考流程中,團隊的點子已經初步透過 pre-sketch 被具體化,而 pre-sketch 的成果也適合作為兩天團隊成品的最後產出。再加上線上工作坊的局限性,如果要跑完 Prototype 的話,其實難以讓各組一同製作,所以讓兩日的流程停在 pre-sketch 。
二、將 Empathize 之前的議題藍圖先展開,讓各組只要從展開好的藍圖中選出一個共識就好。這跟實體工作坊不同的是,一般實體的設計思考工作坊,都會在拿到工作坊題目之後,開始展開題目所有可能的面向,並從中選擇一個團隊想要發展的方向。然而,為了讓學員把專注力跟所有力氣放在主要的步驟中討論,我們才做了先幫學員把議題開展,讓討論的力氣可以放在 Empathize 跟 Define。
線上設計思考工作坊我們使用的工具
我們這次線上工作坊主要使用的軟體是 Zoom 跟 Miro,跟教練們的溝通平台則是 Messenger,計時工具則是用 Cuckoo。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幾個工具
- Zoom:使用 Zoom 的原因,主要是設計思考很強調小組成員間的討論、以及討論氛圍的營造,而考量到 Zoom 有強大的分組功能、而且可以共享音訊(重點很重要,它可以讓所有人一起聽一樣的音樂)、品質也相較穩定,綜合以上三個優點所以使用這個軟體(不過我們用付費,所以分組討論沒有時間限制)。
- Miro: Miro 是線上的便利貼討論工具,可以同時讓很多人在網頁上透過便利貼討論,也可以事先建立好討論的模板,是非常好用的線上便利貼工具。
- Cuckoo :讓所有人看到的倒數時間是一樣的,這對於實體分散在各處進行討論的工作坊,在掌控時間上非常好用!
介紹完我們使用的工具,接著將依序分享身為工作坊的場控、教練分別需要注意什麼:
一場線上DT工作坊,身為主辦需要注意什麼
一場線上工作坊需要注意是什麼,我們主要從 Global (場控)、教練的角度去做切入,首先 Global (場控)需要注意的是包含:
事前
- 建立另外與教練的溝通平台
通常不管在實體或是線上工作坊,在過程中都會有時間、流程等調整需要跟教練們溝通,但我們使用的 Zoom 沒辦法讓我們單獨開一個跟教練的群組,又不能直接在討論室的大廳直接廣播說:「喂~因為有組別進度很慢,所以我們加十分鐘喔!」所以除了主要討論的軟體之外,另外有一個跟教練溝通的平台會幫助特定訊息的傳達順利。 - 建立跟參與學員的溝通平台
通常在實體工作坊的時候,因為兩日時間緊湊,加上 Global (場控)又能在每天的結束快速傳達資訊,比較不會有資訊漏接的問題,所以通常都會到最後一天結束才創 LINE 群。然而線上工作坊在資訊傳達上不適合只用口語溝通,很容易因為分心就 lost 掉資訊,為了避免這件事發生,我們在第一天結束之後,就事先開好每組line群,且老教練團也在各組的 LINE 裡面。原因有兩個:1. 是線上工作坊的不穩定性很高,如果學員網路出狀況,他可以馬上用手機傳 LINE 說一聲。2.線上工作坊需要事前先傳 Zoom、Miro 連結,如果有一個群組,會更方便傳遞這些資訊。 - 加速報到的方式:學員改成中文名
通常在實體工作坊報到的時候,不太會遇到學員是用英文名字的情況(就像不會有人說:Hey ! 我是來參加的,My name is Sandy Lin )但線上工作坊由於大家都是用自己的帳號登入,有些人的帳號是用英文名字註冊的,就會造成有些學員加進來 Zoom 的大廳,結果是顯示英文名字,這時候就需要多花一點時間詢問他的本名,才能完成報到的程序。在第一天我們發現了這個問題,為了讓工作坊的時間不會被拖延,第二天我們事先請學員把名字全部都改成中文,加速報到的程序。
工作坊過程中
- 學員的心態建立
由於我們是很緊急地將工作坊轉為線上,無論是對於我們自己,還是參與的學員都是第一次嘗試。每個學員都帶著過往參與不同線上活動的體驗來到這裡,可想而知大部分人的線上討論體驗可能都是,麥克風收音很差、背景音很雜、常常斷線等等,負面的體驗可能偏多。在這個假設下,在工作坊開始之前的心態建立變得很重要,我們在一開始即開誠布公地對學員說,這兩天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包含:聽不清楚別人講話的聲音、網路斷斷續續、討論地很吃力等等,針對這些問題,我們特別安排了一個環節跟學員說明可以有的應對方式有哪些,降低學員遇到這個問題時可能會有的焦慮跟煩躁感,也確保討論可以在這些問題發生時做彈性調整。
- Global 隨時都要準備串場
- 我們這次工作坊是交由各組教練去講設計思考各步驟的 lecture,一般在實體工作坊時,我們都能直接請教練在 lecture 開始前五分鐘,就在主控電腦旁邊準備,而線上工作坊,則是需要每個教練自己分享電腦畫面給大家,然後才能開始進行講課。這裡有可能產生的問題是,教練可能在才剛結束自己小組的討論,電腦的頁面還留在 miro 上,如果要再開啟自己的簡報檔案會需要一點時間。 而這時候就很需要 Global 可以串場填補這個空擋,也讓學員可以適度的休息。我們當時候做的事情是講笑話,或者是玩小遊戲(因為工作坊主題跟煮菜有關,所以玩的遊戲是猜簡報上面有幾個廚具),讓大家可以放鬆一下。
- 講完簡報後,統一由 Global 做收尾,確保聽到的指令一致
在實體工作坊時,如果有任何的調整,Global 可以很即時地傳達給教練,但在線上工作坊,即使有另外開一個跟教練的溝通平台,也很難確保教練會即時接收到流程或時間調整的訊息,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當下調整的方式是,每次 lecture 結束後的收尾統一由 Global 進行,確保教練和學員聽到的指令一致,降低資訊不同步可能帶來的影響。 - 善用線上可以共創氛圍的工具
相比實體,線上工作坊比較難透過全部的人在一間教室裡面,共創一個交流的氛圍,我們當時有利用 Zoom 的塗鴉功能,在串場的過程中,讓所有的學員可一起塗鴉在一面白版上,這不只讓學員可以做適當的休息轉換心情,也透過共同畫一面白板,增加交流的氣氛。
- 教練的靈魂雞湯,開一間專門給教練的討論室
以往在實體設計思考工作坊,流程的安排上第一天只會進行到 Define,第二天才會開始 ideate,而這樣的安排設計,主要是確保 Rookie coaches 可以在第一天晚上仔細檢視團隊在 Define 時收斂的方向,進到 ideate 會不會出問題。然而線上工作坊因為縮成兩個半天,Define 完會馬上進入到 Ideate,幾乎沒有時間做修正,這時候如何確保教練在感覺到團隊的方向有可能不對,或者是卡住的時候,馬上可以即時求助,變得非常重要。所以如果是舉辦像我們這樣教學型的工作坊,也就是教練也正是一群在成長、學習中的學員,有一個專門給教練的線上討論室,讓教練一有問題時可以進來求助,會幫助教練在帶工作坊時能更順利。
這篇文章主要只講到決策的經過、身為主辦需要做的事,下一篇則是會講到身為教練,應當注意的事情。